拓展設備-攀巖墻
一、攀巖墻的歷史
攀巖運動是從登山運動派生出來的現代競技項目。登山運動起源于歐洲的阿爾卑斯山,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才正式出現攀巖運動。攀巖技術的出現,迄今已有近140年歷史。關于攀巖運動的來源還曾有過一個美麗的傳說:在歐洲阿爾卑斯山區(qū)懸崖峭壁的絕頂上,生長著一種珍奇的高山玫瑰。相傳只要擁有這種玫瑰,就能獲得美滿的愛情。于是,勇敢的小伙子便爭相攀巖,摘取花朵獻給心愛的人。因拜工業(yè)革命之腸,而形成的實業(yè)家、工程師、銀行家等社會新階層,這些人有錢有閑,就開始以登山當成休閑活動,當時“首登”(某座山頭被人類第一次登頂謂之首登),成為所有登山者追求的目標. 攀巖真正變成一項獨立的運動項目首見于1970年的法國,在這之前攀巖都是附屬在登山活動之下,目的只是為了克服登山過程中的困難; 而[運動攀巖]一詞也是在這人時期才正式出現,并賦予明確之定義。從此之后,攀巖有了它自己的新生命,也脫離了登山運動而單獨發(fā)展開來,有愈來愈多的人,雖不是登山者,甚或從來沒去爬過山,但他們卻在攀巖運動中了許多的樂趣。這就有了攀巖墻。
二、攀巖墻的組成
(一)各種各樣的巖板。人造攀巖墻是由數百塊不到1平方米的巖板組裝而成??梢詫r板組裝成攀登難度不同的傾斜度,如俯壁、屋檐、直壁等在大自然中見得到的各種巖石狀態(tài),固定在支架上,營造出各種的空間造型?!?br style="padding: 0px; margin: 0px; list-style-type: none; " />
(二)巖壁支架。巖壁支架是攀巖墻的主體結構,分為獨立結構和有支撐結構。一般采用鋼結構。
(三)攀巖支點 。攀巖支點是攀巖墻的重要配件,其制作材料和工藝與巖板相似,形狀各異,有仿真的,也有卡通的,由不銹鋼螺栓固定在巖板上,作動者攀爬時雙手的握點和腳的登點。
三、攀巖墻的種類度
(1)仿真型:巖板根據自然山體形狀取樣翻制而成,仿真高,真壁、俯壁、屋檐等各種
(2)競技型:有一定攀爬難度,挑戰(zhàn)性較強,能滿足競技比賽要求;專業(yè)設計,采用高強度仿真復合材料巖板,所設計路線及難度是供攀巖專業(yè)人士、愛好者以及軍、警、高空作業(yè)等特種行業(yè)訓練、比賽。
(3)兒童型:產品安全可靠,色彩鮮艷、活潑大方,造型、板面多樣,巖板表面用環(huán)保材料噴涂卡通圖案,適合幼兒園兒童及小學生;用于對他們的肌肉發(fā)展及手、眼、身體之協調訓練。
四、人工攀巖墻的特點
降低了野外攀爬天然巖場落石、墜落等各種危險,可以在完全沒有外在危險的仿真狀況下體驗攀登快感,挑戰(zhàn)自我極限。不受氣候、時間影響,全年皆可使用,室內、室外皆可安裝,在沒有天然巖場的地區(qū),亦可享受攀巖的樂趣。對于現代都市忙碌的工作人群,時間就是金錢,人工攀巖場的興建,可以節(jié)省大家大量的旅途時間,讓喜歡冒險的人們隨時體驗驚險、刺激。
五、人工攀巖墻的用途
除了攀巖活動外,攀巖墻也可以提供類似高樓逃生、繩索下降等個人防火訓練,以及山難搜救技術的訓練,高空作業(yè)人員,如天線架設、建筑、外墻清洗作業(yè)、冷氣安裝,也可以在經過訓練后,將工作的危險性大幅降低,讓勞資雙方皆可獲得保障,業(yè)主也可減少不必要的糾紛。軍方及特種部隊也常利用人工巖場,作各種作戰(zhàn)技術演練,例如困難地形突破、突擊潛入、人質解救或者是巷戰(zhàn)、城市戰(zhàn)等訓練。此外在休閑市場上,目前世界各地一些稍具規(guī)模的公園、渡假飯店都以此設備招攬客人,以突破自己的特色,或當作企業(yè)、地方的地標。其他還有一些訓練中心、健身俱樂部,以此來訓練企業(yè)主、管理者或員工的耐力、意志力及應變能力。在醫(yī)療方面,人工巖場也可以應用在后健工作上透過特殊的巖塊排列組合,可以使病人從有趣的攀巖活動中,訓練固定的肌肉,而達到后健之療效,此種方式遠較枯燥的傳統(tǒng)復健訓練要好。在兒童體健方面,則運用在肌肉發(fā)展及手、眼、身體之協調訓練上。